瓶裝即食燕窩差價大 專家建議:優選正規品牌
瓶裝即食燕窩吃著容易選購難?
專家建議,優選正規品牌,學會看配料表,干燕窩含量是關鍵
曾幾何時,“保溫杯里泡枸杞”還是年輕人的朋克養生方式。而現如今,當代“懶系一族”甚至連泡枸杞這個步驟都開始省略了,直接喝起了“枸杞原漿”。他們鐘愛的養生方式正在變得越來越便捷:枸杞軟糕、即食燕窩、人參果凍……
實際上,當枸杞擺脫了保溫杯,燕窩遠離了燉鍋,阿膠變成了粉末……經歷了產品形式顛覆性改變的傳統中式滋補品,悄然回到消費的風口之上。問題隨之而來,雖然食用方式便捷了,但是滋補品畢竟不同于其他日用快消品,消費者心中對于這類長期服用的產品都存有本能的謹慎。特別是以燕窩為代表的高端滋補品,到底應該怎么選?選購過程中如何避“坑”?
都是即食燕窩為啥差價這么大?
明膠等食品添加劑可以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299元10大碗,折合下來,每碗29元,克重是138g。”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郝女士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769元7瓶,折合下來,每瓶110元,容量是45毫升。”郝女士對于自己先后購買的兩種即食燕窩,如此之大的差價感到不解。
“都說自己沒有添加瓊脂,貴的標注了干燕窩3.8g,便宜的沒寫干燕窩含量,但是標有固形物大于50%,而且便宜的總容量大,即便只有五成,總固形物的重量也大呀,可為什么售價還便宜?會不會里面添加了其他增稠劑?”郝女士向記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記者帶著問題采訪了中國保健協會食物營養與安全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樹俠。她告訴記者,當前國內即食燕窩主要以瓶裝燕窩為主,可以分為普通即食燕窩、鮮燉燕窩、高含量燕窩等。因目前即食燕窩還沒有正式的國家標準出臺,所以各大燕窩企業的生產主要還是依據食品安全法以及符合食品安全法的企業標準。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于即食燕窩食品的監管,主要依據的法律法規有《食品安全法》《廣告法》《產品質量法》《GB7098罐頭食品》等法律法規。她坦言,“凝膠(這是個過程狀態)、增稠劑屬于食品添加劑,根據《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相關規定,食品中常見的明膠、海藻酸鈉、卡拉膠等可以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但是,從市面上的瓶裝燕窩來看,也有很多產品并沒有添加類似的食品添加劑,例如高含量燕窩、鮮燉燕窩。”
市場魚龍混雜燕窩制品是否真的含燕窩?
學會看產品標簽確認核心原料
去年底的“辛巴糖水燕窩”事件更是讓消費者擔心自己購買的燕窩制品到底是否含燕窩。
辛巴事件之后,有媒體曾對6個品牌燕窩產品進行檢測,結果顯示,燕窩平均含量僅為1.4g/瓶,冰糖等成分占97%以上。
對消費者來說,如何判斷產品是否含燕窩,抑或是燕窩風味飲料?孫樹俠表示,消費者可以通過產品標簽上的配料信息來確認是否含有燕窩,只要配料信息中有寫燕窩,我們就可以確認該產品有添加燕窩,這種產品配料的標注方式必須符合《食品安全法》相關要求。在此基礎上有的商家為了方便消費者選購辨識,還會將核心原料即干燕窩的克重直接標注在瓶身上。
那么,瓶裝燕窩類即食類滋補食品,其商品標簽應該如何閱讀?消費者還能從中得到哪些選購依據?北京艾尚燕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閻海亮告訴記者,食品標簽需要依據國家法規進行規范標識,消費者在購買燕窩產品時候,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選購:首先看配料信息,好的燕窩產品一般只有水、燕窩、冰糖或代糖(無糖燕窩不包含冰糖)。其次看固形物含量,固形物含量越高也代表干燕窩的含量可能越高。再次就是看包裝上標注的干燕窩含量,但是干燕窩含量很多商家沒有標注。
閻海亮提醒消費者,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規定,食品標簽上的各種配料應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進行排列。但是對于配料僅包含水、燕窩和冰糖的即食燕窩,參考意義不大,因為基本上水和燕窩是排在第一和第二。
專家支招避“坑”
優選正規品牌關鍵看干燕窩含量
消費者購買瓶裝燕窩產品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孫樹俠建議:
第一、購買時優選正規品牌,能經過市場洗禮的,一定有他的理由。
第二、看配料表。中國的食品安全法是明確和要求:食品標簽上必須明確注明生產信息,任何食品添加劑或者防腐劑,都需要在配料表中標注。
第三、看干燕窩含量。回歸根本,吃燕窩是為了效果,只有干燕窩含量更高,營養價值才更高,滋補效果才能更好。
第四、看有無溯源。并且是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發放的溯源碼,一瓶一碼,掃一下就可以知道原料產地,燕窩含量以及防偽信息。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格力電器公布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 分紅總額或不低于300億元
- 去年我國R&D經費投入保持較快增長 基礎研究經費占比提升
- Coinbase產品副總裁披露 NFT 平臺界面和購買流程
- 字節跳動將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對島”
- 互聯網平臺上的“隔離險”熱銷,真像宣傳的那么靠譜嗎?
- 高端系列啤酒讓不少消費者止步,是物有所值還是收“智商稅”?
- 警惕搶票軟件背后的風險
- 年貨消費,今年更紅火
- 滿足超兩千萬輛電動車充電需求
- 平臺春節“發紅包”如何實現雙贏
- 直播帶貨亟須 走出“頂流迷信”
- 北京:新增感染者均來自管控人員
- 北京:多次違規停放用戶將被限制使用
- 房貸利率下調 年輕人要珍惜“首貸”
- 負壓救護車筑牢冬奧會疫情防控屏障
- 害怕過年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 雖說虎年將至,但別被這些謠言給唬了
- 理性看待走紅的鄉村生活短視頻
- 銀保監會: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
- 強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
- 我國進一步縮短負面清單 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 科技賦能冰雪運動打破時空界限 冰雪旅游發展呈火熱趨勢
- 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已涵蓋200多個線下消費場景
- 年報業績預告火熱披露中 投資者要警惕高股價的財務大洗澡行為
- 強化常態化打擊,高效打擊“假企業”“假申報”等嚴重涉稅違...
- 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行動將啟 嚴防“飯圈”亂象反彈反復
- 持續深化減費讓利工作 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惠及企業的發展動力
- 深圳: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實現相關事項“一網通辦”
- 特斯拉報告顯示第四季度其比特幣持有量沒有變化
- 波音Q4財報:787客機造成45億美元損失 三年來首次實現正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