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之源提醒您:小滿之后,祛濕為要
夏季,潮濕酷熱,對很多人來說都很是難熬。濕為長夏之主氣,尤其南方既炎熱又多雨潮濕。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濕邪重濁,傷陽氣,侵入人體常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頭重困倦等癥。濕氣傷人多從下肢開始,防止濕邪侵襲,居住環境要通風、防潮、隔熱,使人體汗液及時排出,防止煩躁、困倦、食欲不振等癥狀產生。從小滿節氣開始,晝夜溫差會越來越小,濕度會越來越大。所以,從這個節氣開始,應該早睡早起,多做運動。尤其是濕氣重的人,更要保證多出汗,以排除體內濕氣。因為如果濕氣不能及時排出,秋冬季節就更易誘發呼吸系統疾病。但切忌過早使用空調。貪涼容易導致感冒和風濕系統疾病。小滿過后的飲食調節更是大有講究,應盡量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看夏季的“袪濕食譜”吧。
苦瓜煲、苦丁茶 夏季吃“苦”能養心袪濕,“苦”可抗菌消炎、解熱去暑,還能清胃火防便秘。“通過食療祛濕,保護大腦供氧,可驅除夏困。”從中醫角度講,脾虛之人濕邪易于入侵,一般通過健脾補氣,提高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達到袪濕驅困的目的。醫生建議,可用精選羊肉或瘦肉、豬骨等,加上黃芪、黨參、茯苓等具有補氣作用的中藥材,配以少量苦瓜,做成藥膳,可健運脾胃,袪濕解困。不過對于胃寒、脾胃虛寒、胃反酸、胃部潰瘍的人來說苦瓜茶和苦丁茶要少服或者不吃。
冬瓜 中醫認為,冬瓜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減肥降脂等功效。冬瓜含鈉量較低,動脈硬化、肝硬化腹水、高血壓、腎炎、水腫膨脹等病人是很好的食物,還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冬瓜利水,越來越廣泛被利用于祛除體內濕氣,最常用的做法是與薏米一起同煮,做成薏米冬瓜湯,此湯營養豐富、美容養顏、利水去濕、清淡爽口,非常適合夏天飲用,祛濕效果非常明顯。
薏米
清熱利濕的食材有若干種,薏仁米一直以來卻是公認袪濕效果最好的。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薏苡仁于三、四月間生苗,六七月開花,并開始抽穗結果,但真正的收獲期在農歷九月霜降以后。小小的薏苡仁從結果到成熟至少要四五個月,成熟過程較長,古人據此認為“薏苡仁為其久而成就,是以專治積漸而致之病”,意為慢慢成熟的薏苡仁可以治療多年累積而成的疾病。
《神農本草經》記載薏苡仁可治療“筋急、拘攣,不可屈伸,久風濕痹”等疾病,這些疾病都和濕邪有著密切的關系,濕邪易纏綿且日久難愈,而薏仁恰恰善于消磨累積日久之邪氣,因而薏苡仁多用于治“濕”。
要袪濕,選購薏仁米有講究
貴州道地產 黔西南逾四百年栽培歷史
貴州是薏米的道地產地, 這里年平均氣溫15.3℃,光照充足,雨熱同季,土壤肥沃,水資源源于天然雨,無煤礦和重工業污染,黔西南擁有超過四百年的悠久種植歷史。
生態自有基地 從源頭控制品質
在素有"南明古都,荷香之城"美譽的貴州黔西南安龍縣,天士力.貴州匯珠薏仁集團擁有10萬畝無公害自有種植基地。種植過程遵循古法,施肥全部采用當地農家有機肥,全過程不施化肥,不噴農藥。
貴州小白殼,營養和活性成分雙高,更具食療價值
貴州小白殼薏米顆粒小、色白如玉、圓潤飽滿,Ca、Fe、Zn、蛋白質、氨基酸等含量較高,且其中的活性成分甘油三油酸酯含量為1.1%,超過《藥典》規定標準的2倍之多,其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都較高。
更有真材實料、即沖即飲的
薏之源薏仁粉系列哦!